一家人的年夜饭是这场团圆剧目的重头戏,家家户户贺新春,万家灯火辞旧年。新春伊始,兔年吉祥,大剧院祝大家新的一年鸿运当头,万事如意!
当声音的波动显出形状,
当气味的飘散泛起音浪,
当不同的感官被同时点亮,
我们的感受会是何种模样?
“通感”是文学中的修辞手法,意指将人体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联通所产生的感受。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之间也有着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共性,当不同艺术形式使身体各感官之间产生联觉时,通感便悄然发生。
“音乐的形状——通感之旅系列展”是由国家大剧院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推出的综合类艺术展览。本次展览以实验性的方式,由大剧院选取中西方经典音乐片段,并邀请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师生与调香师根据曲目的调性和内涵进行不同领域的艺术创作。双方团队历时半年多的设计制作,最终完成九部动画片以及“馨·声——声香二感共振体验装置”,旨在让观众深度体验不同感官被同时触发的独特感受。
希望大家在这一场“通感之旅”中,去感受颜色的温度、声音的形象、冷暖的重量和气味的锋芒。
💫展览时间:2022/09/25-2023/01/03
💫展览地点:大剧院音乐厅一层入口
《红旗颂》|🇨🇳红旗冉冉升起,山河繁荣永昌
今天为大家带来著名作曲家、“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先生创作的交响序曲《红旗颂》,由著名指挥家吕嘉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演出。
这部被很多网友称为“最适合正能量诗朗诵BGM”的作品写作于1965年,作曲家巧妙地化用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主题,并在大气磅礴的悠长乐句和激昂蓬勃的行进律动间,将中华儿女对新中国的热爱、自豪挥洒得淋漓尽致,是中国交响乐创作史上毫无悬念的里程碑之作。
也许你曾无数次听过这部作品的片段,今天,请完整聆听一次吧,感受旋律中那抹令人热泪盈眶的中国红。
“音乐神童”|莫扎特的纵情人生
在乐界,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天才作曲家,在短短35年的生命中留下了 600多部音乐作品,他就是莫扎特。他的创作领域极广,囊括了几乎所有音乐体裁。尽管一生布满苦难,他的音乐始终坚守着纯净、质朴的美好,用天籁般的乐音,表现出最深刻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经历。
年少的莫扎特迫于生计,常为一些聚会或庆典创作嬉游曲,这些作品更多注重技巧性和娱乐性,旋律轻松、活泼,与莫扎特的交响乐、协奏曲相比,这些编制小巧、风格明快的嬉游曲就像是古典音乐中的“轻音乐”。16岁的莫扎特创作了《D大调第十七嬉游曲》,主题旋律朝气蓬勃、充满青春的活力,是最能体现其音乐灵感与天才乐思的早期作品之一,也是其嬉游曲的巅峰之作。
1781年,向往自由的莫扎特脱离对雇主的依赖,辞去职务,成为历史上最早的自由作曲家。1782年,他的第一部喜歌剧《后宫诱逃》在维也纳首演。
1785年,29岁的莫扎特在写下《费加罗的婚礼》后达到事业的巅峰,而后开始创作《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的风格不同于莫扎特过去作品的天真情趣,这部协奏曲拥有歌剧般的强烈戏剧性,同时,莫扎特罕有地运用了小调,使这部作品不像其他作品般轻盈、光明,而是营造出黯淡、忧郁的迷人色彩,以至后人评说这部作品有“贝多芬先声”之感。
《第四十一号交响曲“朱庇特”》完成于1788年8月,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交响曲,被无数音乐评论家认定为其艺术成就集大成者。在这部作品中,非常明显地体现出莫扎特后期交响曲创作中的所有特征:鲜明的思想性、强烈的戏剧性。主题发展连绵不断,具有鲜明的对比性,各乐章之间也有强烈的对比性。
莫扎特《安魂曲》创作于1791年,这部编号为KV.626的作品是莫扎特生平最后一部作品。直至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去世,这部作品仍然没有完成。我们今天的完整版本是由莫扎特的助手绪斯迈尔根据莫扎特生前留下的资料补全的。
莫扎特的一生亦如他的音乐典雅,玲珑剔透,又暗含忧郁。即使生命短暂,也纵情人生,将才情与诗意倾注于古典乐上,留下众多璀璨的曲目在音乐的殿堂中熠熠生辉。
大音乐家|那些让人念念不忘的徽章
🦢ART鹅×大音乐家🎶
一起致敬古典乐
与ART鹅贝多芬一起在《第五交响曲》中弹奏慢板乐章
和ART鹅莫扎特一同在长笛与竖琴协奏曲中的欢欣雀跃
🏷材质上选用优质五金,搭配蝴蝶扣设计,摘取很方便。衣服、帽子、包包上都可以作为装饰品
🏷仿珐琅的工艺,色彩鲜艳,饱和度高,更精准的还原设计师原创造型。做工细致,线条清晰,徽章手感表面顺滑,抹平凹凸感。
🏷大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形象,文化加持,送给初学音乐的朋友也是一种祝福
品名:ART鹅·大音乐家系列徽章
重量:84g
材质:合金
生产工艺:仿珐琅ART鹅—大音乐家徽章